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泉州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锦灿正在进行木雕创作。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东南网11月24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工厂内,为“妙应仙妃”选料的短木桩已经就位。香樟木欲取其香,且软硬适中,是佛雕的主木料之一。匠人善用工具,五十余件精微刀具,如施手术,宽处取大,窄处择小,曲面衣褶用凹刀。朗朗木击声,纷纷木屑扬,精雕细琢下,一块块不同材质的木头慢慢出现了眉眼、手足…… 张坂木雕兴于唐、五代,传承至今已千余年。全世界每四座寺庙的木雕佛像,就有一尊出自张坂。这个坐落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小镇因雕艺而兴,因传承而生生不息。 造像:孜孜以求 匠心独具 在张坂镇,一条上塘雕艺街串起木雕、漆线雕、玉雕、铜雕等大师工作室、工作坊,楼下塑白胚,楼上做彩绘、贴金,经年累月,一尊佛的至美形态,在民与艺之间达成共识。能工巧匠们用精致古雅的设计,配以精湛绝伦的工艺,创造出一批批意境悠远的艺术精品,让“张坂木雕”这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张坂木雕最早应用于建筑,宗教造像随后兴起,成为其最重要的雕刻题材。在闽南地区,依然可以看到,庙宇遍布城乡,礼佛之风尤盛,佛像雕塑在这里,如鱼入水,可令塑像者生计可续,灵感不竭。 除了最传统的木雕,如今的张坂雕艺还涵盖漆线雕、石雕、铜雕、砖雕、灰雕、树脂等多种艺术品类,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造像,源于礼佛之需,却也造化艺术。为佛造像,这种流传千年的传统手艺,正不断创造着人世间最纯性的神、情、态、势。张坂雕艺,佛像是源,匠心是魂。“每个人心里佛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的佛像是历朝历代的工匠们所呈现的,我们除了要有技艺,更要深入经藏去感受。”福建省木雕大师黄志亮在醉心钻研雕艺的同时,也坚信,只有领会了佛法的内涵,方能雕刻出有灵魂的佛像。 每一位雕艺大师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一种在传统雕艺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经历与思想的外放形式。“风格其实就是把内心对人生哲学的理解,表达在作品上。”从千篇一律的复制,到摸索到自己的态度与风格,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和志就是在一次次的否定与舍弃中,通过作品阐述了自己的内心故事;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泉州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锦灿看来,每块木头都有其特征与纹理,通过刻刀雕出千姿百态的作品,表达不一样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木头的语言;“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换将来。”因为喜欢这种由内而外透出的润泽,雕刻艺术家黄锦良夫妇研发出了“天润”,开辟了张坂雕艺的新时代…… 塑心中完美之像,完成艺术的觉醒,是一名手艺人在日复一日的敲击声中,不断自我暗示的成长之路。“看到美的事物,我就会记下来,然后把它创作出来。”学艺30多年来,漆线雕早已融入黄雪玉的艺术血液。从小喜欢戏剧的黄雪玉在看到画作《戏曲人生》时,该用什么样的线条、何种类型的珠子,脑海中对应的漆线雕作品早已浮现出来。“有时睡到半夜,灵感来了,也会起来创作。”在黄雪玉看来,只要能把作品做到完美,不管花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 历经千年,张坂的匠人们在对艺术的孜孜以求中,回答自己,回应时代。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黄雪玉正在创作漆线雕作品。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传承:与时俱进 精益求精 父教子,师带徒,手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寻找新材料、新技法、新美学,而佛像塑造的每一步工序,选材、塑胚、彩绘、线雕、贴金,都为这种自我发展提供了可能。从最原始的斧头砍伐、到电动切割、再到3d工具雕塑,黄志亮跟随时代变化,见证了张坂雕艺的与时俱进。“无论形式如何变,唯一不变的是张坂工匠们精益求精的手艺。” 如今已双双成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孙文宏、孙文勇兄弟,回想起学艺之初父亲的严厉教导,仍历历在目。“我父亲是惠安工艺美术厂最严格的。”“如果他不满意,就让你一直改,改到满意为止。”“一点点小差错就会把你的作品砍掉。”“我刚开始学,单是磨刀就学了2个月。”……孙氏兄弟的父亲是彼时惠安有名的木雕大师,他不仅传承了传统精湛的雕刻技艺,更深入高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将理论融入实践中,形成系统的木雕艺术。在父亲严格的言传身教下,兄弟俩很快就“出师”了,并在从业数十年后,在雕艺领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成为新一代木雕大师。 自曾祖父起,到儿子这一辈,苏碰辉家族的雕艺已传承了五代。12岁那年,苏碰辉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木雕,父子俩走过一座座古庙古厝,一路看一路画,一路雕刻,这些源自家乡最传统的素材为他日后专注木偶头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精湛的雕艺加之独创的木偶头形象设计,苏碰辉的雕艺之路越走越宽,木偶头作品深受市场欢迎。“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木偶头工艺发扬光大,吸引更多孩子学习。” “三分雕刻,七分原型。”根雕大多用天然的木头雕刻而成,因此选材很重要,挑选什么木块,雕刻什么内容,匠人早已胸有成竹。在根雕大师倪世杰看来,这些技艺虽并非一朝一夕所能习得,但却需有人传承下去。“艺术要发扬光大,年轻人要学,一定要教他,他不懂,你敲给他看,锯给他看,艺术不要保留,传承下去才有好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张坂雕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规模由小变大,工艺由粗变精,今已形成宗教佛具、现代家具、园林建筑、室内装饰装潢、旅游工艺品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集艺术观赏、珍藏、实用价值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坂镇从事雕艺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个体作坊达2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 2013年,泉州台商投资区雕艺协会正式成立,拥有会员300多名,工艺美术大师省级以上31人、市级21人,木雕技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省级6人、市级23人、区级16人,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福建省木雕大师黄志亮作品《千手观音》。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发展:转型升级 再现风华 在雕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条展并存。近年来,受历史和现实条件影响,张坂80%以上雕艺行业工厂、作坊的安全隐患问题和无法按规范标准配置相关设施等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了传统雕艺产业的发展。 为继续保护和传承好这一传统文化产业,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张坂镇党委、政府经实地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后,于2020年重新启动雕艺产业发展规划。计划通过建设雕艺文化产业园、大师园、佛具交易市场、上塘雕艺街区,配套完善相关的基础服务设施,引导雕艺及相关产业朝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新举措,不仅能改变过去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的经营发展模式,解决困扰传统文化企业发展的难点和问题,还能推动雕艺产业成为台商区文旅支柱产业,继续吸引海内外雕刻艺术家到台商区交流、学习、合作,将新区建设成国内外知名雕艺交流的营地。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海峡雕艺文化产业园项目共包括雕艺产业园、大师文化创意园以及佛具文化交易市场三个子项目,将打造成集原材料供应、设计、生产、销售及废料再生于一体的雕艺全产业链园区。 对于复兴传统雕艺文化产业而言,其保护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立足当前,从长计议。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每个人都在追求美,而我们要去创造美,只要有美的地方,就有市场需求。”泉州台商投资区雕艺协会会长苏玉彬告诉记者,协会计划用10年的时间将泉州台商区雕艺产业的产值提升至500亿元。 未来,张坂将瞄准“中国佛具文化之都”目标,持续提升“一街一园一区一馆一市一场一赛一院”即“八个一”系列工程建设,整合产业资源,文旅融合,深度拓展,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路子,构建一条从木材交易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致力让千年雕艺再现风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黄锦良“天润”系列作品《青翠欲滴》。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苏碰辉木偶头作品《十二生肖》。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建设中的海峡雕艺文化产业园。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上塘雕艺街。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